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14:21:00
近日,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姚宏社区成功化解了一起因家用摄像头安装引发的隐私权纠纷。社区通过柔性调解与法律引导双管齐下,促使双方达成和解,为修复邻里关系注入了温暖而强大的力量。
摄像头“越界”,隐私受侵引冲突。家住姚靳街31号楼的许某满脸焦虑地向社区反映,邻居郎某在家门口安装的摄像头,其拍摄范围竟覆盖了自家住宅入口区域。这就像一双无形的眼睛,让许某全家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镜头之下”,日常活动被“实时监控”,隐私受到了严重侵犯。“那个摄像头就像一双眼睛,我和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被看得清清楚楚,实在让人寝食难安!”许某情绪激动不已,言辞间满是愤怒与不安,他坚决要求郎某立即拆除设备,否则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来维护自身权益。而郎某则一脸无奈地表示,因自家长期无人居住,安装摄像头仅仅是为了防盗,并没有侵犯他人隐私的故意。然而,双方此前就因其他琐事积怨已久,此次摄像头纠纷如同导火索,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郎某起初态度强硬,拒绝配合调解,使得矛盾陷入了僵局,双方关系愈发紧张。
调解三步走,穿透心结促和解。姚宏社区调解员接到投诉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联系郎某协商解决。但郎某态度消极,多次以“在外地”、“没时间”等理由回避见面,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停滞。不过,调解员并未放弃,他们坚持上门走访,耐心地向郎某详细解释《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保护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您的摄像头拍摄范围已涉及许先生的私人生活空间,这存在法律风险。”同时,调解员还结合类似的真实案例,向郎某说明邻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如面临法律诉讼、赔偿损失等。并且,调解员还贴心地建议郎某调整摄像头角度或移位,这样既能保障他的防盗需求,又能避免侵犯他人权益。
以案为鉴,筑牢和谐社区之基。经过多次耐心细致的沟通,郎某逐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态度开始转变。最终,他同意拆除摄像头。双方在调解员的见证下,郑重地签订了和解协议。郎某当场拆除设备,并诚恳地承诺,今后安装监控设备时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邻居隐私。许某对调解结果表示非常满意,双方握手言和,冰释前嫌。
姚宏社区将以此次纠纷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安装和使用监控设备。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普及《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中“禁止在民宿、宿舍、更衣室等隐私区域安装摄像头”等规定,避免因“技术越界”引发矛盾。同时,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采用“上门调解+法律普及+心理疏导”的综合性模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晋泽乔)
大连市新闻热线请联系晋主任:13904286277(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
大连:摄像头“越界”生风波 社区调解“缝补”邻里情
07-25视频|战蚊断链!南方+记者直击顺德基孔肯雅热歼灭战一线
07-24家有这类老人的注意 国家给您发补贴了
07-23新华区利农社区:文艺汇演乐居民
07-232025年咸宁市“社区文化节”(嘉鱼专场)暨嘉鱼县“新风市集”文明实践活动精彩上演
07-12大连市普兰店发生3.3级地震,辽宁省地震局:初判属区域正常地震活动
07-09山东出台44项举措构建品质消费新生态
07-08万家星火驿站,照亮长沙街头骑士的归途
06-30济阳街道财工街社区开展校园爱国教育“日常一课”
06-26记者走基层|街角小驿站 温暖奔波人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