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5 17:32:00
最近,云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连续接诊了两位小患者,他们的眼睛都是被一种类似注射器的解压玩具针头戳伤。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玩具在电商平台上销量火爆。例如,一款“小鸡捏捏乐挤泡泡解压玩具”销量超50万,评论量超40万,评论区多表示“刺激”“过瘾”。该玩具通过按压针筒注入空气到小鸡身上形成气泡,再捏爆以达到解压效果。
玩“捏捏乐”
两名孩子眼睛晶状体被戳伤
不久前,10岁的小豪用妈妈的手机在网上买了这种解压玩具。在玩耍过程中,意外发生了。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 眼科主治医生 刘晓瑛:“小孩子拿注射器装了一点墨水,打不出水来,他就拿着注射器的针头对着自己往桌子上砸,砸了以后墨水和针头就飞出来,飞出来就砸到眼睛,眼内炎比较明显,针头扎到眼睛把白内障(晶状体)也扎到了。”
经医生检查,小豪眼睛的晶状体被针头戳破,变得浑浊,导致外伤性白内障发生。外伤性白内障不可自愈,小豪先后两次接受手术。
无独有偶,在五一假期的第一天,一位8岁小朋友在玩这种捏捏乐时,也被针头戳伤了眼睛。
目前,这位8岁的小朋友经过治疗已经出院,但10岁的小豪仍在接受治疗。
“三无”玩具针管捏捏乐
校外文具店就有售
在昆明市盘龙区一所小学外的文具店销售着不少小玩具,其中就有这种带针管的捏捏乐,每个袋子里都配有一支小针管。在相隔不远的另一家文具店,这种针管捏捏乐同样有售,每个售价两到3元。
记者注意到,这种针筒玩具不仅外形与医用注射器相似,还可能因针头设计对儿童造成意外伤害。此前,上海、广州、长沙等地也曾出现类似事件,相关监管部门已对校园周边商户进行了排查,并责令下架此类玩具。
根据GB6675《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玩具制造商应在产品上进行清晰标示,以便消费者了解该玩具的安全信息。标识内容包括适用年龄、安全警示和使用说明等。在适用年龄上,0到3岁婴幼儿玩具不得含有小零件,以防止婴幼儿误吞或窒息。3到8岁年龄段玩具可含有小零件,但必须在包装或显著部位有相关警示标识,以告知消费者潜在的伤害风险。记者注意到,这个针管捏捏乐的外包装上不仅没有信息,连厂名厂址等生产企业信息都未标注。
律师:危险性较大
带有暴力导向,涉嫌违法
这类针筒玩具生产售卖是否合法合规?记者咨询了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
他表示,从安全角度来看,根据我国《玩具安全》系列标准(如GB 6675),其中明确规定玩具应符合物理安全性要求,而针筒玩具的针头即便磨平,仍属尖锐物体,易刺伤儿童,遂不符合安全标准。
赵良善从玩具价值导向、使用方式视角分析,针筒玩具外形与医用注射器相似,针头设计容易让孩子脱离虚拟玩具世界,混淆玩具和医学用品的区分和用途,诱发不安全事件,同时其“挤泡泡”“扎针”等玩法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暴力倾向,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则不符合上述标准。
赵良善认为,该类针筒玩具危险性较大,带有暴力导向,涉嫌违法。建议生产者、销售者尽快整改或召回,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应介入监督协调。
来源 YNTV2都市条形码、封面新闻、央视网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李鸿睿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