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21:2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北京报道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7月21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这样总结“十四五”交通建设成就。
据其介绍,“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7项交通指标中,6项已于2024年提前完成,包括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关键指标,其余11项指标也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23.3%。在过去四年逾15万亿元的交通投资带动下,我国交通版图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增加了约1.6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了1万公里。”刘伟表示,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骨架已成型,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快速增长至6.6万公里,填补了长期存在的交通“留白”。
公路建设同样突飞猛进。公路总里程达549万公里,增加约2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总里程达19.1万公里,覆盖全国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更令人瞩目的是“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这一骨架连接了全国超过80%的县级行政区,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总量。
我国交通建设从来不会遗忘农村与边境。截至2024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全国3万多个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在乡村,“建制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半数以上通了公交”,汽车开进“最后一公里”。同步推进的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正促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航运与航空方面,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2971个,增加了379个;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63个,增加了22个。
刘伟表示,“十四五”前4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3.3%。
对于交通带来的便利,老百姓和企业的感受是最明显的。
每天约1亿人次乘轨道交通高效通勤,1亿人次乘公交穿梭街巷,1亿人次通过出租车和网约车实现“门到门”出行。更值得关注的是全国80多个枢纽城市、2000多条线路实现空铁联运,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81%,北京西站等枢纽实现铁路与地铁安检互认。
不仅城市通勤交通如此方便,区域交通一体化成效也特别突出。比如京津冀形成市市通高铁格局,建成核心区1小时通勤圈。长三角每日开行动车组2400列,实现公交化运营。粤港澳大湾区高铁里程超3000公里,1小时生活圈成现实。成渝双城高铁每9分钟一班,日均跨城流动超百万人次,而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将首次实现时速400公里商业运营,使双城通达时间压缩至50分钟,开启城际交通新纪元。
高铁网络正深刻改变国民出行方式。2024年动车组旅客发送量32.72亿人次,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75.9%,京沪高铁、武广高铁单线发送量均突破2亿人次。“动车组日均发送旅客近1000万人,”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透露,今年5月1日创下单日发送旅客2300万人次的历史峰值。据悉,目前时速350公里高铁已达20条近7000公里,京沪、京广、沪广等主干道全面实现350公里达速运行。
“过去一年中,平均每天约有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每天运送1.6亿吨货物、每天揽收4.78亿件快递。”刘伟用一组数据展示了交通带给中国经济的活力。
2024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约2800亿元。这一成就得益于运输结构调整——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三五”末增加17.5%和33.6%,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约15%。
中国交通的“朋友圈”正不断扩大。刘伟表示:“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成立了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建立多项双多边合作机制,交通国际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据其介绍,我国已经累计对外签署了270多份双多边合作协定或者文件,涵盖了铁路、道路运输、海运、航空运输、邮政等各个领域。中欧班列通达欧洲的229个城市、亚洲100多个城市。“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拓展,通航境外83个国家213个城市。我国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的方式跨越里海、抵达欧洲。“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我国海运连接度已经连续19年保持世界第一。
快递网络成为全球化新纽带。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2024年业务量达1750.8亿件,五年年均增长超20%。“目前平均每天的揽收快件量超过5亿件,”国家邮政局局长赵冲久解释道,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高效的资源配置,“现在每一秒都有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通过寄递网络在国内外流动。”
其中跨境包裹的数量正在迅速攀升。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透露,2024年,航空货邮运输量达到898.2万吨,相比2020年增长32.8%。在跨境电商等产业带动下,国际市场成为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驱动,今年上半年,国际货邮运输量达到203.7万吨,同比增长23.4%。
截至2024年底,全国货运航空公司有13家、货机达到268架,相比2020年分别增加2家、82架。我国航空企业国际货运市场份额达44%,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
在国际通道建设方面,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近万列。中老铁路、中俄黑河公路桥、秘鲁钱凯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运,中吉乌铁路启动建设。安路生补充道,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新三样”搭乘着“钢铁驼队”走向了世界。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货物已经达到1390万吨,品类有3000多种,让中国人民可以更快更多地品尝到东南亚丰富的农产品。
随着“十四五”即将收官,中国交通版图已焕然一新——每天1.8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背后,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每秒6000件快递的流转,折射出高效衔接的物流体系。刘伟表示,目前的工作重心则是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全力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慧交通全面融合,智慧交通有望将成为我国“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重点推进的领域。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