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8:00:00
大皖新闻讯4月30日,大皖新闻记者从安庆师范大学采访获悉,前几天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荣誉盛典于北京举行,安庆师范大学6名学生所拍摄油纸伞微纪录片作品《伞文诗》,获得文化艺术类三等奖。这支团队凭啥能获此大奖?拍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团队参加盛典的合影。
低温与奔波是最大考验
去年11月,怀揣着“油纸伞很多人知道,那油布伞呢?”这样的好奇和疑问,该团队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拍摄之旅。
团队在进行拍摄工作。
“在与泾县孤峰国民油布伞厂的厂长沟通后,我们约定的实际拍摄仅有三天半,时间紧,任务重。”团队成员李苏皖告诉记者,每日往返住地与油布伞厂、清晨蹲守山林竹径,低温与奔波是团队面临的最大考验。“手指冻得通红,就哈气暖一暖接着拍。”
团队成员在拍摄。
李苏皖表示,拍摄的艰辛在对作品的执着面前不值一提,匠人选择最有韧性的竹子作伞骨,他们心里装着要拍出一部好作品的韧性坚守,再冷再累也能咬牙坚持。
因拍摄地与驻地距离远,需早起搬运相机、稳定器、三脚架等设备。为捕捉匠人上山砍竹画面,团队成员顶着寒风跟随拍摄,默契配合调整镜头角度。“伞骨需经百炼才撑得起风雨,你们也要在协作中磨出韧性。”团队指导教师李萍常这样叮嘱团队。
在剪辑中逐帧推敲和打磨
在《伞文诗》的剪辑筹备中,团队围绕片名与叙事框架展开多轮讨论。“从毛竹到伞骨穿制、再到伞面成型,如何用诗意的方式串联起油布伞的制作流程,是我们最初的核心议题。”团队成员陈艺文回忆,小组多次推翻原有方案,最终决定以“伞的视角”构建散文诗式框架。
谈及片名由来,她坦言灵感源于歌曲《父亲的散文诗》。“当时在转场设计中借鉴了歌曲散文化的歌词结构,断句和对仗手法给了我们启发。‘伞’与‘散’恰好同音,既点题又保留了诗意。”
原片截图。
确定框架、设计承接、打磨细节……《伞文诗》的剪辑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反复推敲。团队成员刘若天回忆,当时很多个黑夜,团队讨论每个画面是否应纳入成片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像油布需层层涂抹、反复晾晒,我们在剪辑中逐帧推敲、千次打磨,只为让每一个镜头都浸透油布伞的灵魂。”
吸引更多年轻人传承非遗
劈竹条、磨伞骨、穿彩线……《伞文诗》展现的不仅是油布伞的制作工序,更是一代代工匠的坚守。
“我们就像伞柄,是连接过去匠人坚守与未来创新传播的纽带。”团队成员杨晓雨直言,在记录油布伞制作的过程中,老一辈匠人的专注与坚守令团队深受触动。他们始终怀着让非遗被看见、被关注的期待,希望能够通过镜头让更多人发现油布伞的工艺之美,吸引更多年轻人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获奖证书。
“伞是匠人的孩子,《伞文诗》是我们的孩子,得知《伞文诗》在北京电影节获奖的瞬间,整个团队都充满了惊喜与激动。”刘若天说。获奖结果不仅是对作品的认可,更是对他们日夜坚守的最好回应。
对团队而言,每一次作品的投递都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未来,我们会继续深耕,争做非遗文化传承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团队成员王莹莹说。
大皖新闻记者 汪艳 通讯员 邹紫奕 杨子娴(受访者供图)
编辑 彭玲
相关文章
用镜头展现油布伞之美 安庆师大团队获得北影节短视频大奖
04-30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评选揭晓
04-30特朗普宣布成立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审查委员会
04-29赵玥:观众“爽”了,创作“慌”了?三问长视频平台“跳看”“只看TA”功能
04-25“智绘口腔”公益筛查走进社区,口腔实景三维扫描仪首次在社区筛查中应用
04-2312355,为青春护航|南阳市“青春护航”志愿服务团开展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系列宣讲活动
04-23彩铅《翠意》|烟台中小学生“才艺秀”作品选登
04-22美最高法院紧急叫停特朗普政府行动
04-20重要成员被打死 黎真主党:不会让任何人解除真主党武装
04-19海南大学: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