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9:01:00
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浪潮中,每一起涉企纠纷的处理都是对司法智慧与温度的考验。当两家公司因货款拖欠对簿公堂时,法官该怎么做,才能打破僵局,化解矛盾……
“对簿公堂”起纷争:货款之困引纠纷
被告某建筑公司因承建项目,长期从原告某水泥制品公司处采购混凝土。供货期间及供货完成后,某建筑公司因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货款给付,造成多次逾期。水泥制品公司也因回款艰难面临严峻经营压力。无奈之下,水泥制品公司将建筑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立即支付其货款及违约金合计500余万元,并在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要求冻结、查封建筑公司相关资产。
“我们企业需要经营,拖欠货款导致公司周转都困难了,这样下去可不行!”水泥制品公司态度坚决。
“我们也在想办法,但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公司着实困难。”建筑公司面露难色。
庭审中,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火药味愈发浓烈。
“柔性调解”寻平衡:法官巧解利益结
经过庭审交锋,邵哲强法官掌握了其中症结,简单一判了之或许能解决法律纠纷,但对两家企业却无裨益,还可能带来执行上的风险,更让本地营商环境优化打上折扣。两家企业长期合作,利益相互依存,所以保全企业发展,寻找“利益平衡”是案件僵局破解所在。
“水泥制品公司的困难是现实的,建筑公司的窘境也不是借口,但让双方企业都能经营下去,才是解决之道。”调解一开始,邵法官就引导双方尽量聚焦互谅互让、实现双赢。
“如果建筑公司被强制执行全额付款,很可能会步入困境,到时你们公司未必能及时受偿,还可能失去一个长期合作伙伴。”
“违约事实存在,你们必须拿出诚意,才能赢得理解。法院判决后强制执行,不但会影响企业信誉还会影响企业发展经营。”
在邵法官耐心、精准地释法说理下,建筑公司同意先给付水泥制品公司货款300余万元,展现其履约决心,水泥制品公司也被法官的精诚所折服,同意让出部分利益,并就部分欠款同意建筑公司以物抵款。
最终,调解协议达成了,这起500余万元的合同纠纷解决了。该调解协议缓解了水泥制品公司的资金回笼问题,让企业经营“回了血”,同时也为建筑公司谋划下一步经营保留了喘息空间、及时止损,真正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与保障企业生存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将“救急不救赖”的司法智慧稳稳落到实处。5月16日,水泥制品公司专程为法官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案结事了”显温度:双向守护促发展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优解。”法官的话语道出了化解案件纠纷的核心价值。司法服务于营商环境的真意是平等保护,让企业健康发展、诚信经营。法院在问需于企,调裁纠纷中,既要守住契约精神违约必担责的底线,又要传递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温度,不能让企业因面临一次困境而倒下,这是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真实、生动的诠释。
一份民事调解书是纠纷的终点,更是规范市场秩序、提振企业信心的起点。从一纸裁判到万家灯火,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需要司法刚柔并济,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与为困境企业争取“造血再生”空间并重。
法治化营商环境创建永无止境,需要久久为功。今后,蓝田法院将继续在护权益与稳经济中诠释司法温度,让更多企业在司法护航下轻装上阵,携手书写“企业有为、市场有序、司法有力”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法治真正成为企业可预期的阳光、可感受的温度、可信赖的底线,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李晨星
编辑:赵佳欣
责编:李娟
审核:姚启明
相关文章
【两行动、两措施】蓝田法院:法官调解出高招,营商环境增亮色
05-2090后挑起AI创新大梁,徐汇这场总决赛的最年轻参赛者出生于2001年
05-20“欲降资费却被要求签20年合约”最新消息:“移动公司”对用户承诺……
05-19专场招聘会打通“无障碍”求职路 327个岗位专供残疾人
05-18中方呼吁国际刑事法院加强同利比亚合作
05-16产学研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05-15再度递表港交所,负债净额持续攀升,AI制药明星企业英矽智能执着上市
05-12北京房山:“一站式”司法确认,3天帮老人追回1.6万元
05-1240亿元!多家券商筹划回购
05-12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信心所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一线观察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