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医大一院开展“斑块旋切+药物球囊”技术助力患者重获行走自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07:45:00    

8月12日,我校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王贵明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68岁女性患者实施“斑块旋切+药物球囊”复合微创手术,开通其狭窄的股浅动脉和闭塞的腘动脉,术后患者足背动脉恢复搏动,行走疼痛明显缓解。

患者王女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数年,出现行走困难症状已经3年多,近2个月来饱受左下肢发凉疼痛折磨,行走距离缩短至仅50米,夜间左足更是痛得难以入睡,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静息痛期”收治入院。医生完善检查发现王女士股浅动脉多发钙化斑块形成致重度狭窄、腘动脉近端闭塞,考虑到股浅动脉全程支架置入后期再闭塞可能性大,同时腘动脉支架置入又面临支架变形、打折等问题,经过充分论证,决定使用“斑块旋切+药物球囊”复合微创手术解决这一难题。

手术中,王贵明团队先将导管导丝通过闭塞血管段植入抗栓塞远端保护装置,之后启动经皮Jetstream旋切系统,高速旋转的刀头在血管内缓缓前行,对股浅动脉、腘动脉PI段进行钙化斑块逐层切削并同步抽吸清除,原本狭窄的血管逐渐显露通道。随后,使用2枚紫杉醇药物涂层外周球囊对新开通的血管进行贴附,让抗增殖药物均匀渗透进血管壁,抑制内膜增生,起到“长效防堵”的作用。术后造影显示患者的股浅动脉、腘动脉显影良好,血流恢复顺畅,足部温度回升,足背动脉恢复搏动。

“旋切+药涂”的复合微创策略可以避免关节区支架断裂风险,同时提升血管长期通畅率,减轻患者长期用药负担,为复杂血管病变患者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患者,这种无植入物方案能够显著提升长期疗效,患者从“寸步难行”实现“行走自由”,从支架植入到精准减容,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团队达到了治疗理念与技术的同步提升。

图文/张瑞芬、梁芳 山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