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21:31:00
从点外卖,到发导弹,从救灾到远洋打渔,应用场景从“天边”到“身边”的北斗卫星导航,今天又传来好消息。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北斗系统已经全面进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等11个国际组织的标准体系,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科技,在国际规则制定中,从“跟跑”变身“领跑”,随着5G、民航、航海等产业走向全球,中国的北斗也在走向全球。
事实上,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目前,尼日利亚、突尼斯等30多个非洲国家已建设北斗CORS站。这标志着非洲正摆脱对欧美导航系统的依赖,而在东南亚、南亚等地,北斗更是早早开始工作。早在2014年,北斗首个海外组网项目就落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航空专家就指出这能满足他们在城市规划、国土测绘、防灾减灾、导弹制导方面的需求。
在技术领域对中国“卡脖子”,是美国打压中国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北斗也不例外,然而欧美的封锁,拦不住中国人。从最初北斗一号的两颗、三颗、四颗卫星,到北斗三号覆盖全球计划,从当年被欧美技术封锁,到今天100%实现国产化!连一颗螺丝钉都是我们自己的!
如今全球100多个国家接入北斗,更是证明,美国的“卡脖子”毫无意义。北斗的全球化之路,不仅是中国科技自力更生的缩影,更是开放合作的生动实践。真正的技术壁垒,从来挡不住自主创新的决心;真正的国际标准,最终由实力与贡献定义。
编辑: 杨梦楠
责编: 董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