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4:09:00
1996年,在京九铁路全线通车的轰鸣声中,第4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首次落户南昌。
2025年5月22日至25日,第42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 “中国体博会”)在南昌举办。
“三十年前,体博会在南昌种下会展经济的种子;三十年后,我们期待它在这里长成一棵‘产业大树’。”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的话语,道出了这场跨越三十年重逢的深层意义。
三十年光阴,既是南昌会展经济蓬勃发展的成长史,也是中国体博会与英雄城双向奔赴的见证史。当2025年中国体博会再次落户南昌,人们不禁好奇:是什么让这座中部省会城市赢得“顶级”展会再次“回头”?
当中国体博会的灯光再次照亮赣江两岸,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展会的盛况,更是南昌以会展为媒,向世界递出的一张 “中部崛起” 新名片。从京九铁路贯通时播下的种子,到如今“中国十佳会展名城”的累累硕果,南昌以会展为笔,在中部崛起的蓝图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交通动脉:贯通南北的“黄金坐标”从未褪色
1996年的南昌,用“交通突围”叩开会展经济的大门。
当京九铁路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贯通时,南昌敏锐地抓住历史机遇,以“8100平方米到162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跃升,创下中国体博会史上比前一年规模增长最快的纪录。
2025年,中国体博会再次来到南昌。数据显示,全展期累计入场达12万人次,其中进场客商、观众5万人,海外买家累计进场人数超4000人。
“1996年那届体博会,李宁等知名人士出席了活动,如今回想起来,也是记忆满满。”作为中国体博会与南昌的再度重逢亲历者和见证者,罗杰将思绪拉到30年前。他说:“1996年体博会第一次来到南昌时,是在江西省体育馆和训练馆举办的。当时别说专业的展览馆了,甚至都没有红谷滩区。”
谈起当年为何选择南昌时,罗杰道出了其中的缘由:“1996年选择南昌,主要是因为其交通枢纽的地位。那一年,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这奠定了南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枢纽地位。1996南昌体博会由1995天津体博会的8100平方米直接翻倍达到16200平方米,展览面积首次超过1万平方米,成为了整个中国体博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同比前一年规模增长速率最高的一届。”
三十年后,交通优势早已超越物理范畴,升华为“立体开放”的战略势能。“时隔三十年,中国体博会之所以再度来到南昌,我们依旧看中的是这里便利的交通条件。”罗杰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展馆距市中心仅15公里,这种‘近城不进城’的布局,既方便专业观众往来,又能吸引市民参与,非常契合体博会DTC(直面消费者)的定位。”
京九、沪昆高铁交织成“米”字形交通网,让展品与客商得以“朝发夕至”;昌北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网络,为海外展商架起“空中桥梁”。这种“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地理禀赋,不仅吸引中国体博会“回头”,更让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等顶级展会纷至沓来。
服务精度:精密运转的服务体系严丝合缝
2025年,南昌在会展领域双喜临门——摘得“2024—2025年度中国十佳会展名城”与“全国会展工作先进单位”两项国家级荣誉。
当“会展生态构建者”的定位取代“展会承办者”,其背后是城市治理逻辑的升级:从主动创造最优生态到“专项工作组+部门联动”的精密体系。
“说起本届体博会,有关单位以及展馆方为展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罗杰表示,“当地领导对展会的重视程度极高,全程参与指导展会的筹办,这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与鼓舞。从实际效果来看,本届展会无论是从政府对展会的支持,还是从中部省份的参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或者从江西本地的C端观众和B端买家热情来看,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2023年开始,我市一直在积极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进行沟通对接,争取体博会落地南昌承办。经过相关单位对南昌的多轮深入调研考察后,南昌成功获得2025年中国体博会的举办权。自确定成功申办2025中国体博会之日起,我们立即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共同制定详尽的展会筹备计划及相关方案。为确保盛会顺利落地,我们在硬件上做好了充足准备。同时,协调体育、商务、公安、城管、交通、宣传、消防、卫健、市场监督、通信、供电、酒店等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确保从布展到展会结束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南昌市商贸和会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涂平辉告诉记者。
2024中国(南昌)国际美发美容节期间,我市会展团队首创“产业需求导向型”服务模式:根据美业“展示+体验+赛事”的复合需求,不仅规划专业动线,更设置直播专区、造型工坊等功能空间,让展会成为行业生态的“微缩场景”。
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唐德高对南昌会展服务的专业与贴心深有感触。在2024中国(南昌)国际美发美容节期间,他多次公开点赞:“南昌的会展服务就像精密运转的钟表,每个齿轮都严丝合缝。”
这种从“服务展会”到“服务产业”的升维,让南昌会展超越了“一次性活动”的局限,成为产业资源的整合平台。
产业共振:展会经济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会展经济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与城市产业的深度共振。
2025中国体博会在商贸对接与供需交流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展会期间,众多贸易订单成功签订,许多合作项目顺利达成,这些成果不仅符合预期,在某些方面甚至超出了预期。商贸对接区的境外VIP买家意向采购金额超过9000万美元,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采购商通过健身器材专场、体育消费及服务专场等精准对接活动,与参展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看似是展会成果,实则是“会展+产业”战略的必然。
2025第九届江西(安义)铝型材及门窗博览会展出面积4.5万平方米,交易金额超140亿元;2025第五届中部(江西)农业机械及农业科技展览会展出面积7万平方米,交易金额约5亿元;2025中国(江西)装饰建材暨全屋定制博览会展出面积3万平方米,交易金额约10亿元……
从体育用品到农业机械,从装饰建材到绿色农产品,南昌的展会矩阵始终与城市产业版图同频共振。
自2018年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市举办以来,我市以举办大会为依托,持续深耕做实VR产业链,让世界VR产业大会成为“全球VR产业风向标”。2019年的秋天,首届南昌飞行大会举行,如今,南昌飞行大会已带动航空产业链集聚,会展已成为产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通道。
“以展促产、以产兴城”的循环,让会展经济从单一的经济活动,升华为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引擎。
未来图景:会展名城的整体实力大幅跃升
2022年,南昌“非必要不停办”模式在全国树立了样板,会展也成为南昌的一张新名片。2024年印发的《南昌市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勾勒出我市会展的发展蓝图。
与过往不同,这份方案不再止步于“展会数量”“展览面积” 的增长,而是提出“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六化”目标,勾勒出从“会展大市”到“会展强市”的转型路径。
《方案》提出,发挥会展业城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作用,推动会展经济规模不断提升、品牌展会加速集聚、会展主体持续壮大,构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基础扎实、布局合理的会展业体系,打造中部地区具有独特魅力的会展名城。到2026年,力争展览总面积全国排位前移,增速居中部城市前列。办展办会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基本形成“周周有展览、月月有大展、全年展览不断”的会展格局。力争举办规模以上展会(会议)达160场,展会面积达260万平方米,会展经济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南昌将进一步优化会展场馆空间布局,支持新建设与发展规模、区域特色相匹配的专业会展场馆。加强培育具有先进理念、多元化发展、模式创新的龙头会展企业,到2026年,力争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会展企业达到1至3家,年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达到4至6家。深化探索“会展+产业”模式,有效推动会展经济向产业链条延伸。
“接下来,南昌将从引进大型全国展会、举办产业专业性展会、结合消费举办消费性展会等方面发力,在展会保障、档期安排上为展会组委会提供服务,衔接行业协会和产业园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涂平辉表示,“南昌会展正以蓬勃之姿,迈向新高度,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