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协同发展涌新潮】㉖ 医疗卫生协同发展 让百姓更有依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8:44:00    

京津冀携手建立115个区域医联体、8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河北……系列报道《协同发展涌新潮》,今天继续聚焦“惠民实事多起来",看京津优质医疗资源“跨域流动",助力河北省医疗卫生水平提升,百姓看病就医更便捷。

家住张家口市怀安县的周先生,前不久在体检时查出了肺部结节。正犹豫是否要去北京做手术时,儿子带他来到了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

病人家属 周利星:

听说咱第一医院跟北京有合作,有北京的专家在,在张家口做(手术)也比较放心,家属照顾,后续的治疗都比较方便。

让周先生在家门口放心做手术的,是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的胸外科副主任王洋。2021年,他被选派来到这里进行帮扶,近4年的时间里,累计参与指导了近2000台手术。而在北京专家来之前,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胸外科的年手术量仅有三四十台。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 房涛:

自从北京专家来了以后,我们每年都在上一个台阶。从2023年开始,我们手术量一下翻了一番,达到了近500台。2025年这第一个季度我们已经完成了手术量100多台。技术层面,以前我们做的一些四级手术的占比量也就是个百分之十几、二十几,但是我们现在的四级手术占比能够达到 85% 以上,这是一个大的飞跃。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夕雨:

除了为当地带来先进的诊疗手段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北京的专家来到这儿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人才培养。他们通过选派医护人员到北京进修和培养学科带头人等方式,致力于为当地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

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王洋:

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脑科中心、呼吸诊疗中心、心脏中心,目前培养了至少六七十个中青年专家和骨干。

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蝶变,源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医联体建设的深入推进。截至目前,三地携手建立区域医联体总数达115个,覆盖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李夕雨:

京津冀三地的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让我省的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与此同时,落户河北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成为不少省内外患者的就医新选择。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年门诊量达到了78万人次,其中,儿童肿瘤、干细胞移植科等科室的外地患儿占比超过了80%。

济南患儿家属 侯金成:

专门从济南过来给孩子看病的,我们就是奔着这个北京专家在保定,在这边挂号也方便,住院也不用排队。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外科副主任 外科教研室主任 王大勇:

我们北京儿童医院从2022年、2023年一直到2024年,它的手术量和门诊量,包括门诊住院病人,有2%—3%的下降,同时的话可以看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病人量和住院的数量是在增加的,此消彼长,缓解了北京的压力。

优质医疗资源“跨域流动、精准下沉",曾经需要奔波进京的疑难病症,如今就近就能获得同质化诊疗。目前,宣武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河北建设的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开展诊疗服务,三地914家医疗机构实现60项检验结果互认、686家医疗机构实现50项影像检查资料共享;2024年,京津参保群众累计来冀就医直接结算566.47万人次,同比增长90.55%。

■来源/冀时客户端

■编辑/杨旭妍

■校对/赵润泽 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