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03:00
新华社北京4月9日电(记者沈楠、田光雨)首届全国残疾人攀岩训练营9日在北京落幕,来自20个省(区、市)的近2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接受了来自国际攀岩联合会和国内攀岩项目专家的授课与指导。
去年6月,攀岩项目被纳入2028年洛杉矶残奥会比赛项目。此次训练营是国内首次举办残疾人攀岩的集中训练、推广活动,具有里程碑意义。活动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办、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承办,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协助邀请外籍专家,选派裁判员、定线员等专业人员参与授课指导。
参营学员包括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等多个类别,绝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攀岩项目,而教练员们在指导残疾人方面也基本是“零起点”。在8天的日程中,训练营安排了规则讲解、分级讲座,组织反兴奋剂教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专项技能测试、理论知识课程、针对性训练与经验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参营学员的攀爬技术、体能储备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为全国残疾人攀岩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打下基础。
国际攀联助理赛事代表托尼·罗伊(左)在指导训练
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攀岩项目负责人周晓杰表示,攀岩代表着一种精神,它对残疾人来说在心理上、身体上、技术上都有比较大的挑战性。
残奥会攀岩为难度赛,运动员需要在佩戴保护装置的情况下攀爬15米高的岩壁。来自吉林的B1级视障运动员韩贵南要完全根据教练的指令一步一步攀爬。他觉得这项运动非常有意思,“是一种向上的感觉,每往上走一步都非常开心,登顶的时候就更开心了”。
韩贵南的同学苏子升视障级别稍轻,能模糊地看到岩壁。他坦言需要克服内心恐惧,“爬到高处往下看的时候,手会不自觉地哆嗦”。但他表示,“这极大锻炼到了我的胆量还有向上攀登的决心,对于生活或者学习都很有帮助”。两人都期望自己能够站到残奥会的赛场上。
周晓杰表示,教练员们也需要逐渐去熟悉不同类别运动员的特点,摸索训练规律和方法。
肢残运动员在攀爬训练中
来自浙江的教练员王俊舰是第一次接触残疾人运动员,他表示自己被他们的乐观积极所打动;他们做成一个动作可能要付出数倍于健全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练员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国际定线员蔡陆远表示,首次给残疾人定线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挑战,每一条线路设计都要根据不同的残疾部位和程度反复尝试,尽量做到公平。
据介绍,如果今年条件成熟,国内还将举办全国性的残疾人攀岩锦标赛。“希望(洛杉矶)残奥会(攀岩赛场)上能有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影。”周晓杰说。
相关文章
全球媒体聚焦|越南媒体:从火龙果到榴莲 中国正努力实现“热带水果自由”
08-23这场AI创投赛,揭示了中国云市场哪些新变化?
08-21外眼看东丽 | 《天津日报》刊发:原来这就是“中国速度”—— 阿曼师生在津体验智慧物流
08-19成都世运会落下帷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创参加世运会历史最好成绩
08-18小污染造成大危害!警惕AI数据污染引发现实风险
08-17刚刚!山西大同突发地震
08-16中国恒大,退市!◆又一省拟组建农商银行!◆大暴雨、特大暴雨,又要来了!◆麦当劳回应公司招聘退休人员
08-13河北冀南新区持续推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工作
08-12历史性突破:中央财经大学教师首次在《自然》杂志发文
08-12重大项目不断推进 稳外资政策加力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