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4:17: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
“我是17岁突然发病的,全身几乎没有一块完整光滑的皮肤。我以为是传染病,不敢上学更不敢出门,怕大家像看怪物一样看我。”今年40岁的出租车司机王鹏(化名)说。
这种让王鹏痛苦万分的疾病是银屑病,发病时皮肤出现红斑、银白色鳞屑、瘙痒和脱屑,可累及头皮、关节、指甲等部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关节肿痛)。
在网络上搜索“银屑病”3个字,排在最前面的问题是“会传染吗”,这正是银屑病患者面临的困境:这一疾病常被误认为具有传染性,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容易遭遇误解与偏见,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银屑病是否具有传染性?它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牛皮癣,能否根治?《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满孝勇。
满孝勇
全国有近700万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
目前,我国有近700万银屑病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因疾病的特殊性,患者普遍面临生理和心理双重困扰。
“我们以前把银屑病叫作牛皮癣。因为它会使皮肤表层增厚明显,而且会大量掉皮。中医把这一类掉皮屑的病叫作‘癣’,但银屑病实际上不是一种癣。”
满孝勇强调,癣是一种真菌感染,有传染性,如手癣、脚癣、头癣等。很多人看到这种皮肤上的银屑,就会觉得这个病传染,要离远一些。但银屑病不是真菌感染,和真菌感染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进一步指出:“银屑病作为一种系统性疾病,除了皮损表现,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及其他代谢相关疾病等多种共病,焦虑和抑郁患病率也很高。虽然确切病因还不清楚,但目前已知银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相关。熬夜、压力大、感染其他病毒导致的免疫低下等很多环境因素会诱发银屑病。”
尽管公众认知有所改善,但消除误解仍需时日。约2/3的银屑病患者在40岁前发病,超过60%的患者因病情反复、不被理解、差别对待等原因,工作或学习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王鹏的人生曾长期笼罩在银屑病的阴影之下。
“那时候听到哪里有什么偏方、有什么好医生就奔向哪里,但求医问药都没能完全清除我的皮损,头上和手上还是有红斑和脱屑。”难以从“银”影中脱身的王鹏一度心灰意冷,躲在家里不想见人。
满孝勇对王鹏的初诊印象深刻:“患者来到我这里时,皮损严重到正常行走都困难,而且已经影响到关节,导致手部畸形,可以说丧失了基本生活技能,更不用说拥有一份正常的工作了。”
幸运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生物制剂的规范治疗后,王鹏重新回到职场,成为一名出租车司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银屑病这个概念。有的患者来看病,会问我得的是不是银屑病。这说明通过持续的健康教育,银屑病已经慢慢地为更多人所了解。”满孝勇表示。
多方携手,努力实现100%根治
“现在我能坦然接触各类人群,这在以前是完全不能想象的,日子一天天变好,我终于做回一个正常人了。只是偶尔也会想想,如果当初没有乱求医,如果开始就能坚持规范治疗,如果当初不是那么怕别人异样的眼光,我的人生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可能?”王鹏感慨道。
“初诊银屑病的患者要重视规范治疗,生物制剂等创新药物的早期应用有助于皮损快速清除和长期疾病控制。”满孝勇强调,“同时,银屑病作为一种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科学的长程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患者应遵从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诊、不擅自减量或者停药,这些都对长期维持疗效、减少银屑病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等创新药物的出现,银屑病治疗进入精准靶向时代,患者基本可以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在此过程中,如何进行更好的长期管理变得更为重要。
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银屑病治疗目标的升级。“过去没有好的治疗手段,只能控制,治疗的目标是不加重不恶化。生物制剂的上市对银屑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依靠现在的医疗手段,能够治疗得很好、管理得很好,不仅仅是身体的症状,还有心理压力的缓解。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满孝勇呼吁,患者得了银屑病不要怕,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对于银屑病治疗的未来,满孝勇充满希望:“目标很明确,就是100%根治,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晚。”
除了医学干预,银屑病患者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2024年,强生发起“此地无银”公益项目,首次聚焦银屑病患者学业、职业公平发展。今年,强生以AI之手与医生共创首幅银屑病患者职业肖像,希望携手多方,持续提升公众对银屑病的科学认知,鼓励更多患者从“此地”开始,公平追求学业、职业发展。
“在这么好的时代,有我们这些一直在为根治银屑病而努力的医生,有国家医保做后盾,有社会力量的支持,不要怕也不用怕。”满孝勇说,医患携手,“此地无银”的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10期、5月12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实际不是“癣”,没有传染性(主题)银屑病:重视规范治疗 科学长期管理》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银屑病:重视规范治疗 科学长期管理
05-20王树国三问中国教育:如果梁文锋继续读博还有DeepSeek吗?
05-18平顺农商银行:25万贷款来“救火”
05-12冲动!16岁少年自断手指 惊险!1小时手术成功保住!
05-12能搬重物还能打太极 北京科博会有多少机器人“显眼包”
05-11潮评丨当学术拼上“含爹量”,让教育公平和科研创新情何以堪
05-10睡梦中完成心超检查,浙大邵逸夫医院开展首例无痛“探”心
05-09皖中评│短视频搬运侵权上热搜,谁来守护原创者的“泼天流量”?
05-07男性也会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福建两妇科医生论文男性样本占比64%引热议
05-07人工耳蜗降价75%,多名珠澳患者重获新“声”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