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5:59:00
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如今,回望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公开活动,更显意味深长。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
国家博物馆,历经百年风风雨雨。《复兴之路》展览,浓缩百年峥嵘岁月。历史感扑面而来。
“《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
驻足于此,总书记一番话穿越时空——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昨天、今天、明天,在承载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殿堂交汇、连接、贯通。
对于博物馆,总书记情有独钟:“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
走过百年的中国博物馆事业、如今遍布全国数千座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蕴藏着“何以中国”的答案,昭示着“将往何处”的路径。
在这里,我们感悟一份对历史的自觉——
2014年,首都博物馆,总书记指出“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2015年,西安市博物院,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2021年,广西民族博物馆,感慨“我到地方考察,都会抽时间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目的是更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沿革”……在绵延不绝的历史中,探寻治乱兴衰的启迪。
在这里,我们体会一份对文明的自信——
2016年,在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总书记指着秦朝兵马俑自豪介绍:“这件文物来自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陕西。也是我的老家。”2017年,在广西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细细察看出土青铜器、陶器,有感而发:“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2024年,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伫立于何尊前久久凝思:“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于璀璨的文明长河,汲取坚定自信的力量。
历史观、文明观,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大棋局。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文明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历史将延伸到更广阔的未来。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记者黄玥)
相关文章
[视频]【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08-23110件精品文物亮相杜甫草堂,带领观众“梦回洛阳”
08-20之江文博讲堂:马俊亚教授解读《日军侵略与沪宁杭地区的经济损失》
08-11谁懂啊?被“苏超”徐州啦啦队服种草了!
08-10《南京大屠杀档案》首次完整入藏日本高校
07-27中外专家共商文明交流互鉴与人权事业发展
07-16【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07-152025年咸宁市“社区文化节”(嘉鱼专场)暨嘉鱼县“新风市集”文明实践活动精彩上演
07-12李思进带队赴太原市开展专题调研
07-11新民向新 “百年老街”正青春,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特别报道
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