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08:22:00
段平
文化宫东街焕新颜!这条承载着南阳人记忆的老街(俗称“中心市场”),历经数月改造,实现了从“脏乱堵”到“净畅美”的华丽转身。其“政府统筹、社区协同、居民参与”的治理实践,为民生工程转化为暖心工程,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样本。改造历程印证:当城市更新与人文关怀同频共振,市井百态终将绘就人民城市的幸福图景。
不仅“政府认为好”,而且“群众觉得行”。在民生工程实施中,常面临“群众冷脸”的情况,症结在于单向推进模式。文化宫东街改造的突破在于构建“双向互动”机制。面对商户“改造是否影响经营”的集体担忧,政府部门组建了由社区干部、网格员、老党员构成的攻坚小组,用“铁脚板”丈量民意。微信步数日均超两万步的走访记录,小板凳上的促膝长谈,视频效果展示的直观沟通,将政策解读转化为街头巷尾的家常话。这种“沉浸式”调研,既摸清了老街排水不畅等痛点,更收到预留人行通道等多条“金点子”。
以“真诚沟通”破解“利益坚冰”。老街改造涉及利益调整,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温度。面对部分商户的抵触情绪,社区干部没有采取简单行政推动的方式,而是以“将心比心”的共情打开局面。他们为腿脚不便的老人代购蔬菜,用真诚服务搭建信任桥梁;给担心客流的商户算长远账,以发展眼光消解顾虑。这种“把办公室搬到摊位前”的工作方式,为政策执行增添了“人情味”的缓冲带。当老党员率先拆除违建,商户主动为施工队送茶水,居民自发监督工程质量时,这场改造已从政府的“独角戏”蝶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在“现代感”中留住“烟火气”。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功能提升与文化延续。民生工程不是冷冰冰的工程指标,而是要守护好那些让人心安的“人间温度”。文化宫东街改造中,空中“蜘蛛网”入地,新栽香樟树赏心悦目,透水步道硬件升级,与“一站式”购物体验、熟面孔商户回归等形成完美互补。改造后,宽敞的街道上人流如织,沿街摊位商品种类丰富多样,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烟火气”图画扑面而来。
从“脏乱堵”到“净畅美”,文化宫东街的蜕变折射出基层治理能力的跃升。当政府决策与民意诉求同频共振,当行政力量与群众智慧相向而行,民生工程就能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暖心工程”。这条老街的重生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用真诚沟通搭建桥梁,以共建共治凝聚合力,任何民生工程都能书写出温暖人心的民心答卷。
编辑:辛灵飒 初审:陈丹丹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