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怒告山寨!园园包子,赢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16 15:03:00    

清晨的湿气还未散尽

面香混着肉香便偷偷钻进了鼻孔

“园园包子”店是

无锡人吃了40年的“老味道”

可如今

“山寨店”试图借老店的名声分一杯羹

一场关于“老店招牌”的纷争

就此拉开帷幕……

40年老店:

街头小摊到“无锡味道”名片

打开社交平台搜索无锡美食,“园园包子铺”就会出现在推荐榜单中。松软的面皮、清爽脆嫩、绵密香甜的包子馅是网友对其的美赞。而这个从1985年就开始支棱起来的包子铺,是钱阿姨和她老公一家40年的心血。

“当年为了生计,专门和我公公学习了做包子。”一开始,钱阿姨的包子铺设在街边,用刚出生女儿的名字“园园”作为店名。为了让包子更好吃,她开始研究很多不同的馅料,最终配比好的肉、菜、豆沙馅成了经典的味道,包子铺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目前,“园园包子铺”已经开了3家分店,分别在惠山古镇、南禅寺景区和芦庄市场。凭借扎实的手艺,该包子铺先后捧回“好味道包子奖”“特别推荐大包”“2019寻味梁溪最具传承信念品牌”等荣誉,甚至成了无锡人记忆里的“家乡符号”。

昔日学徒

“蹭流量”复制包子店

2021年夏天,张大姐(化名)看到无锡某市场附近开了两家店,一家叫“园园点心店”,另一家叫“园园爸爸餐饮店”,其门头和电子屏上大大方方写着“园园包子”几个字。

“难道园园包子铺开分店了?”抱着尝鲜的态度,张大姐买了几个肉包。但是,很快她发现皮厚馅少,和原来的味道并不一样。很多民众对新开的包子铺并不买账,渐渐冒出疑问:“这两家是不是冒牌的?”“和曹张那家到底啥关系?”

风言风语传到了钱阿姨的耳朵里,她和家人才发现,原来是曾经的员工韦某开的店。韦某在20年前便来到“园园包子铺”当学徒,2021年他离职后就开了两家包子铺,打着“园园包子”的旗号,不仅用了相似店名,还以近似的文字注册了商标,并在抖音、美团等平台用“园园包子(某市场店)”做店名。

钱阿姨表示,如果他的包子不好吃、卖得不好,岂不是影响了自己的声誉。沟通无果后,钱阿姨一家将韦某告上了滨湖法院。

法院判决:

商标侵权成立,摘牌!道歉!赔钱!

滨湖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园园包子店”商标权人长期经营,商品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园园包子”可以独立发挥商品来源识别作用。而被告直接使用“园园包子”作为招牌,极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和老店有关联,对商品来源产生误认,构成商标侵权。

韦某虽然注册了“园园放心”商标,并且注册的企业名称分别叫“园园点心店”“园园爸爸餐饮店”,但其进行商标性使用的标识为“园园包子”,没有规范使用自有注册商标,应承担民事责任。

最终滨湖法院判决,两家侵权店铺必须立即拆除含“园园包子”的门头、电子屏,同时在抖音、美团等平台下架所有带“园园包子”的店名和宣传内容,不得再用该标识进行任何经营活动。另外,被告需在报刊媒体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刊登方式、刊登内容、持续期间由法院审核确定)。

结合老店为维权支付了公证费、律师费等合理开支,加上商标权受到侵害、品牌美誉度受损的经济损失,法院判决被告赔偿72600元

承办法官表示,这起案件,法律必须为“正版”品牌撑腰,法院判决所保护的不仅仅是这家锡城老店的商标,更是本土品牌发展的法治营商环境。

来源:江南晚报 编辑: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