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3 07:25:00
今天的《奋斗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系列报道,一起来认识两代铁路人。一位是在云南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攻坚的90后青年工程师曹耀祖,一位是半个多世纪前参建成昆铁路的原铁道兵许铁生,他们不惧艰难,用青春热血托举“钢铁巨龙”,在努力拼搏中创造奇迹。
这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现场最近出现的一次突涌,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像山洪一样的涌水,从洞口深处径直朝人们冲下来,在工区总工程师曹耀祖的指挥下,前一秒还忙着施工的工人,立刻后撤到安全地带。
全长34.538公里的高黎贡山隧道,是大瑞铁路上最后十分之一尚未贯通的路段,也是我国首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隧道,这里几乎涵盖了所有隧道施工的不良地质和重大风险。今年35岁的曹耀祖,已经在这条隧道里奋战了十个年头。
中铁隧道局大瑞铁路出口工区总工程师 曹耀祖:刚开始遇到这个地层我们谁也没见过,天天这种重大险情经常发生,最害怕的就是晚上加班到12点,一听见电话铃声响,整个头发就奓起来了。
曹耀祖说,高黎贡山处于亚欧板块之间的碰撞带,在这里挖隧道异常艰难,大家挖的不是石头,而是“稀渣”式的一锅粥,今天打通一点,明天可能又后退一点。记者跟随曹耀祖,来到了如今的项目堵点,“彩云号”硬岩掘进机就在这里罢工。
这已经是项目中两台硬岩掘进机的第43次卡顿被困,上一次卡顿脱困,就花了整整两年7个月的时间。当记者爬到掘进机刀盘的上方位置,发现这里的洞口极度狭窄,工程人员来检查都得猫着腰,在这里因为遇到突涌,摄像机被硬生生冲坏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曹耀祖和团队一干就是十年。
虽然再次遇到卡顿,由于此前曹耀祖和由院士和参建专家组成的团队积累的攻关经验,大家已经有了应对方案。团队加紧努力,就期待隧道打通看到光明的那一刻。因为大瑞铁路全线通车后,将结束云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
中铁隧道局大瑞铁路出口工区总工程师 曹耀祖:通车只用15分钟就穿越隧道,但是我们建设者需要用十余年去坚守,用我们十几年的青春去换得便利通行,我觉得是值得的。
这位隧道中的青年追光者说,为了百姓,一寸一寸掘进,是他们的光荣传统。中铁隧道局前身为铁道兵部队,是国内隧道施工领域的开创者之一。当年,被誉为“中国最悲壮的铁路”成昆铁路正是由30万铁道兵参与修建,几乎每500米铁轨就有一位勇士献出了生命。在四川成都,当年的建设者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青春岁月。
今年76岁的许铁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1968年他成为一名铁道兵,来到位于西昌的金沙江畔,面临的也是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作为测量员,许铁生每天都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
中铁二院成都公司原电化所所长 参建成昆铁路铁道兵 许铁生:我们平常要背着仪器,测线路的高矮、走向。我到隧道里去施工,铁路隧道高6米多,我从上面走一脚就踩空,正好就把这四个门牙就打掉了。
这张照片,许铁生的母亲曾一直珍藏到去世前,她说因为那时候儿子的牙还是全的。照片里,年轻的许铁生笑得灿烂。当年,和许铁生一样,无数铁道兵战士和铁路职工以乐观面对困难,在摇摇欲坠的危岩落石和潜伏的泥石流间,手持最原始的钢钎和镐头挥洒汗水、血水,不讲条件,不辱使命,团结奋斗,才换来了一条大西南最渴望的钢铁巨龙。
1970年,全长1096公里的成昆铁路建成通车,991座桥梁飞架天堑,427条隧道凿穿山峦,成为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高黎贡山隧道中,青年建设者们紧握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正用汗水浇筑信念,以智慧攻克难关,在山河间镌刻下新时代的奋斗传奇。
中铁隧道局大瑞铁路出口工区工人 杨怀清:我在这里待了6年了,必须把这个隧道打通,我们云南人的生活才能拓展得起来。
中铁隧道局大瑞铁路出口工区总工程师 曹耀祖:要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以奋斗为钻头,在科技的长隧中打通一条光明之路,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硬核实力。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李劲松 成都台 龙陵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赵慧